張銳,“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項目指導專家,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專家委員。他還是一位企業家——北京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北京華富嘉辰投資基金創始合伙人。
《大學生》:在紅旅賽道項目的評審中,從團隊、實效性、創新性、可持續性為主要評審標準,評分比值(3:3:2:2)相對平均,為什么會這樣設置?
張銳:紅旅賽道項目的評審要求,不同于其他賽道,其評審標準包括團隊、實效性、創新性、可持續性,這四項指標相對比較平均,是因為這四項指標對紅旅項目都具有重要考量價值,相對來說團隊和實效性兩個指標權重還更大一些。
紅旅項目作為公益項目對團隊要求比較高,首先要考慮團隊是否有堅強的意志實施項目和足夠的能力勝任項目,因此會從團隊成員的價值觀、核心素質、教育背景、執行能力與領導能力、團隊的組織架構和分工協作、團隊權益的分配等方面進行考量。
實效性是評估紅旅項目取得的成果,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經濟效益主要指幫助貧困地區脫貧、增收、致富的效果,甚至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促進作用。社會效益則包括對地方就業、教育、醫療、環保、生態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創新性考察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技術的引入、應用方面的創新;另一方面是對生產、服務、營銷等方法進行模式的創新。
可持續性則考察項目業務模型的科學性、落地性,職能體系的成熟程度,核心資源的齊備程度,以及項目的可復制能力。
《大學生》:以您的觀察,農業類創新創業項目如何能在落地時取得好的效果?
張銳:農業類創新創業項目,要想很好落地實施并取得好的效果,必須要深度結合農產品生產規劃,農產品技術支持,農產品營銷(To C + To B),農產品品牌推廣,農產品項目融資等五大環節。
首先,我們要根據土地資源、氣候條件等因素結合當地特色,做好特色農產品的種類和產量規劃,這是建立在實際情況下的可行性分析。然后,找到在此特色農產品生產上有先進技術的高?;蛘咂髽I進行技術支持。再通過農村電商打通營銷環節,做好品牌推廣和渠道建設,根據項目未來發展制定相應的融資計劃。這五大環節深度結合,環環相扣,是我們農業類創新創業項目要想成功落地實施并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本屆紅旅大賽涌現的很多金獎項目在這五大環節上都是做得很出色的,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比如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的緣蜜項目。他們通過對貧困戶所在地區的環境和氣候進行詳細的調研,制定了以中蜂養殖為主的扶貧項目,創業三年來,年營業收入超過4000萬元,幫扶了江西省鄱陽縣等1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天津商業大學的黑枸杞項目,從古田的紅旅啟動儀式上我們就持續關注小伙子黃俊科,他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甘肅省民勤縣,經過詳細調研決定選擇野生黑枸杞作為事業的起點,從選種、育苗到產品的包裝設計、生產、營銷,打通了五大關鍵環節,創立了“漠蘭杞”這一自主品牌并推向市場,不但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造福父老鄉親,帶動了數百貧困戶脫貧致富。
山東農業大學“一世花開”項目,名字很好聽,是做月季鮮切花的,他們科學地把南方的技術搬到了北方,從產品規劃到品牌推廣,到后續規?;l展的融資計劃,都非常清晰。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的“彩云本草”項目,以烏蒙山區的特色中草藥種植到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打造了一個可復制的“烏蒙山”扶貧模式。相似地還有廣西醫科大學的“珍稀瀕危中藥材種苗繁育及產業化扶貧”、山東中醫藥大學“草芝源-金銀花精準扶貧”,創新地打造了大學生中藥種植類項目扶貧的新模式。還有廈門大學的“我知盤中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小滿糧倉”,福建農林大學的“引鳳計劃”等等,都是把五大環節融會貫通于項目本身,從而創造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好項目。
《大學生》:從紅旅賽道和紅旅活動的效果來看學生們的表現不錯,您覺得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有哪些?
張銳: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深入了解國情鄉情,二是提升了創業實踐能力,三是增強抗挫折能力。
在活動中,大學生們不是簡單觀光走訪、勞作體驗,而是通過把創業項目和扶貧脫貧的實際目標相結合,將高校的科技成果真正工程化、產業化,為地方經濟發展,為農民增產增收,為鄉村振興發揮巨大作用。學生們的創業項目給貧困地區切實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幫扶,讓他們對家國情懷、愛國情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大賽補全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價值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高價值模擬任務訓練環節。大學生在學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學到的知識、接受的指導,在大賽中得以充分實踐和鍛煉。再加上大賽對學生能力鍛煉的強度和種類,都是遠超其他任務的,所以能幫助大學生實現自身能力的快速提升。在項目實際對接過程中,因為大學生創業的項目多數會基于自己所學專業的方向。因此,學以致用,邊用邊學,并且在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經常需要引入本?;蛘咄庑5目萍汲晒?、發明專利,甚至是獨立研發出創新技術,從而實現從生產、營銷和服務等多方面的效率提升,為項目帶來更多效益,為扶貧脫貧、鄉村振興帶來更多成效。
傳統觀念認為,大學生創業失敗率很高,不應該提倡。然而,對大學生創業來講,其實是沒有失敗的。這是因為,我們并不能用大學生創業的第一家公司取得財務上的成功作為衡量創業成功的唯一標準。即使第一個創業項目在財務上虧損到停業,大學生也能收獲在常態環境下難以形成的優秀能力體系,即便不再創業,還能大幅度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品質與層次。創業是有風險,也有難度。因此,在大學期間,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就更加緊迫和必須。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大學生畢業了都去創業,而是希望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幫助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培育提升各項高端能力,整合各種高端資源,從而獲得更理想的職業發展,將來選擇創業道路的大學生發展獲得更高效率和更好效果,而仍然選擇就業的絕大多數同學將獲得更高品質和更多數量的就業機會。
我認為,他們中極有可能涌現出優秀企業家。
版權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otalmommyfitnessonline.com/c/329508.html